最早階段的繪畫作品多使用代針筆進行繪畫,以工整且重複的黑白線條構成如建築藍圖般的畫面,從筆記本上的小幅作品轉換到大張板卡紙的過程中,我注意到精準、細密且符合規則是我創作中的重要元素,任何細小的角度偏移或線條抖動都會造成我最終想像的效果偏移。
於是我開始使用尺規作為創作工具,而在這個階段中,雖然線條抖動與角度上的問題被解決,但尺規反覆移動摩擦造成的污漬,以及對代針筆粗細的控制;還有隨著作畫尺幅增加,畫心消失點與畫框距離的拉長,對準消失點的作業變得越發耗時,距離畫心較遠的十平方公分局部可能就需要二到四小時來完成,也讓我意識到在製作更大的尺幅,使用這個階段的工具是難以達成的。
而在列印數位作品的經驗中,我意識到向量圖輸出的細節足夠滿足創作上的需求,在那之後開始使用電腦繪製線條圖,電腦繪製的特性輕易的解決線條對齊與畫面污漬的問題,以此為基礎,我也開始挑戰更大的尺幅與更高的複雜度。雖然使用電腦繪圖的效率相對過去的方式改善幅度非常大,但也因為尺幅同時增加,反而比以往更加耗時,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,作品製作的過程變成一種為了填滿畫面,依照選定的規則,以極具重複性的方式進行的機械勞動,雖然從作品完成後的角度看來,這個行為雖然仍具本能性美感篩選的意圖,但對我而言卻不再有足夠的創作意義。
而理解了3D建模與2D向量圖之間的轉換性以後,建模軟體成為我後期作品的重要創作工具,除了在特性上符合我對作品遵循規則且精準細緻的要求以外,在此之上、我也發現,線條在足夠的複雜度中,當重複線條在模型中被複製並更動位置時,因為三維視點被更動的關係,觀者並不會意識兩塊區域的線條與構成是相同的;在意識到這樣的特性以後,我的創作模式由手動建構整個模型,改為建構數個零件,再大量複製零件拼湊為模型本身,因此在這個階段,碎片化、複製、拼湊與更動成為創作中的重要元素。
而在線條繪畫的發展上,雖然建模能容納的空間貌似無窮無盡,但仍受限於電腦效能,經過電腦升級後,仍然無法避免在檔案達到一定大小,模型轉換為2D向量圖的過程中必然性出現錯誤的問題,我如今的創作仍然如同以往,像是實驗一般一步步更換工具,排除難題,產生階段作品,重複不斷的迴圈就如同我的創作之路,仍會繼續存在。